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杨元喜:测绘导航技术的“火炬手”

杨元喜:测绘导航技术的“火炬手”

时间:2018-06-12   浏览次数:

197.jpg杨元喜,解放军31009部队研究员,1956年7月出生, 1978年5月入党,研究生文化。

 

以学识才干矢志强军报国

杨元喜出生在江苏省姜堰市的一户穷苦农家,1974年参军到天津第一测绘大队,1977年考入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1996年,他获得德国洪堡奖学金资助,到德国波恩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时间内与导师库奇合作发表2篇、独立发表1篇学术论文,成为中国第一个走进波恩大学资深教授专用实验室的访问学者。回国前,导师一再劝他留德工作。当时,德国大地测量学科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导师又是这方面的资深专家,如果留下来,在专业领域将有更大收获、也有更好的工作条件,包括爱人在内的很多人都劝他留下。杨元喜觉得,党和国家把他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孩子培养成军校教授,创造条件送他出国,如果自己这么干就对不起党和军队的培养。于是他毅然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对导师说:“也许我想要的不只是好的薪水、好的条件,中国和中国军队有更吸引我的东西。”2007年,杨元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当别人拿院士的头衔称呼他时,他总是说:“如果没有党和军队的关怀培养,没有老领导和老专家的倾力支持,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作为一名院士,就应该对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科学负责。”

2009年9月,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俄罗斯参加第四次国际卫星导航年会。会上我国“北斗”受到欧盟、日本等国的无理指责,他当即站出来,针锋相对进行驳斥,以翔实的数据结果分析“北斗”对世界导航技术的贡献,获得了大多数国际专家的认同。会后他专门撰写了《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全球PNT用户的贡献》一文,以严谨的理论和数据得到了学界多次引用,堵住了国外学界的无理挑衅和悠悠之口。

 

创新推动测绘导航技术发展

杨元喜能够成为大地测量领域的知名专家,凭的不只是搞科研的一腔热血,更是“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甘坐冷板凳”的定力。

他负责“全国天文大地网和空间大地网联合平差工程”总体技术工作,一干就是13年,把我国过去70多年采用传统手段获得的测绘数据与现在采用卫星测量技术获得的数据一点一点地调整融合,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13年里,他几乎没有获得什么科研奖项,但平差工程应用后,使我国成为继北美、西欧大地网之后又一个完成超大规模大地网平差的国家。1998年,作为技术组组长组织完成“2000GPS国家大地控制网建设工程”,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相关观测抗差估计”理论,解决了困扰业界多年的观测数据异常误差问题,把我国大地控制网点地心坐标精度由原来的10米级提高到厘米级。2001年,他创建“动态自适应导航定位”理论体系,填补了对高速和非均速运动载体进行精密导航定位的技术空白。

多年来,他先后主持参加近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国家“863”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在我国导航定位各领域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多次重大军事演习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测绘技术发展和军队战斗力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恪守军队科技工作者的严实本色

多年来,杨元喜始终秉承着严和实的工作态度。他多次担任过职称评审、成果评定的主任评委。前些年,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科研领域出现了靠“微创新”“伪创新”出成果、靠“运作”“公关”评奖的现象,但无论什么人,在他那里搞那一套是绝对过不去的。他先后参加过30多次武器装备项目定型评审,一些厂家为了顺利过关想尽办法,有的通过军代表、单位领导甚至他的战友、同学打招呼,有的把红包夹在评审材料里送来“预审”,还有的知道上门送礼他不见就把礼品邮寄到办公室,对这些行为,他的原则是人情一个不卖、礼品一份不收、关口一点不松,如果为了个人得好处让问题装备进了部队,这对国防建设、对战争胜败、对战士生命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犯罪。

按照规定,他早就可以享受高级干部待遇,但他一直住在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师职公寓房内,把分配的新建经济适用房让给其他老专家;外出开会时,能搭公车就不用专车,家属子女都是挤公交、乘地铁;负责多个重大课题,经费从不经手,也从不为私事报销一分钱,主管的课题经费在上级审批中从未发现违规问题。

这些年,杨元喜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生导师,先后带出49名研究生,其中有2人被选为军队拔尖人才培养对象,2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5人获全军优秀博士论文奖。他对学生不仅关注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德”的培养,敢于放手让年轻人挑大梁,同时把得奖的机会也让给他们,在学生中形成了名利面前互相谦让的氛围和导向。杨元喜不断以苛刻的标准树好榜样、领好路子、带好学生,引领带动军事测绘导航事业薪火相承,在强军兴军征程中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奉献,科技强军战线上奋力攻关,提升国防实力,也是爱国奉献。为强国强军贡献心智,一直指引我前行。——杨元喜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