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韦加宁:被誉为“中国第一手”的好医生

韦加宁:被誉为“中国第一手”的好医生

时间:2017-10-13   浏览次数:

 

韦加宁(1938——2003),男,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主任,教授。获北京市劳动模范、人民好医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科技大会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白求恩奖章。

 

韦加宁从医42年,曾以“同体断足移植”等富有开创性的世界首例手术而闻名,在国际上享有“中国第一手”的赞誉。他成功地实施了“断肢再植”“拇指再造”“功能重建”等各类手术5万多例,使数万病人重新恢复了手的功能。

 

世界第一例断足移植手术

 

在中国手外科和显微外科领域,关于韦加宁的说法颇有传奇色彩,手术台上思路像泉水一样清晰,手术刀像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手法像诗人一样妙笔生花。学生们则尤为仰慕他在先天畸形、神经损伤特别是复杂损伤的晚期功能重建方面的“独上高楼”,称他是“刀神”。每到他手术时,观摩的进修大夫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1972年1月10日,京郊农民崔文芝在路上被火车轧断了双腿,立即被送到同仁医院抢救。经诊断发现,他的右小腿被火车轧得完全缺损,只剩一只脚断在鞋里;左腿从脚脖子以下完全轧没了。“不能接了。右下肢有脚没腿,左下肢有腿没脚,怎么能接?为了保证生命安全,把两条腿截掉吧。”急诊室里,有医生察看伤情后建议。崔文芝听到后,焦急地恳求道:“医生,把这只脚给我接上,可千万别……扔……掉。”被紧急请来会诊的韦加宁当机立断:“接!把右脚接到左腿上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他与李良平大夫合作,克服重重困难与风险,成功地把那只完整的右脚接到左腿上,拼接了一条完整的腿。

为了挽救这条腿,韦加宁每天下班后都骑40多分钟的自行车,从积水潭医院赶到同仁医院,为崔文芝检查、换药,帮助她进行康复训练,还亲自背她去试假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断脚终于接活了,患者奇迹般重新站立了起来。这例手术成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例“同体断足移植”手术。随后,韦加宁又完成了一例同体断拇指移位。此后,国内外相继开展了这一技术。

医术精湛的韦加宁始终怀着关爱病人的心。他曾说:“不管我连续熬几天几夜,不管我多么疲惫,不管家里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一旦上岗,一切都烟消云散。我面前只有病人,每一病人都让我同情,让我尊敬。我绝不嫌弃他们,绝不放弃他们,总给他们最好的关照,即使没有什么治疗,也不能让他们感到人世冷若冰霜。”

 

中国第一本手外科手术图谱

 

韦加宁的手术安排很满,每个星期有4个手术日,每个手术日他平均要做五六台手术,最多时居然做了10台。在每天繁忙的手术之后,回到家他还要写手术记录,把每个手术步骤都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从手术切口到应用的器械,从骨骼肌肉到血管神经都画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一开始,有人觉得太浪费时间,他就解释道,手外科的病人大多是穷人,很多是借钱到北京,他们很可能支付不起手术治疗费用。如果病人能够拿着他画的手术示意图和制定的手术方案,就可以找当地的大夫做手术了。他画手术图谱的真正用意就在于此。

韦加宁的心里装着所有病人,唯独没有自己,他每天常常工作十几个小时,却舍不得为自己检查身体留出一点时间。2002年5月,从不生病、从不请假的“工作狂”韦加宁,不幸病倒了,并诊断为胃癌晚期。就在这时,他想得更多的仍是把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独创的手术方案、设计思想和操作规程留下来,绘制成一本手外科手术图谱奉献给他钟爱的事业。手术图谱比起单纯用文学叙述能更好表达手术的特征、要点和步骤,使青年医师容易学、掌握和运用。本来他想等退休后安静仔细地把它画好、画完,但癌魔突然来袭,他只能忍住病痛,在和死神对峙的同时,继续在病床上绘制手术图谱。为此,他不愿接受颈淋巴结放射治疗,因为担心导致臂丛神经麻痹,抬不起手臂而无法作画。

画图,对正常人来说仅是举手之劳,对韦加宁却是难上加难。一个相对简单的肌腱移植手术,至少要画24张图。在病床上,无论哪种姿势,都很难坚持几分钟。但韦加宁还是坚持着,身体好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要画到夜里11点多。画图时,他那陶醉其中的状态令探望者无不感到震撼,仿佛死亡是他身外的事情。有人建议他等身体好后再继续绘制,他说:“我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这种病越往后,体力越差,所以往前赶,可能好一点。尽量地完成,最好了。”

2003年4月9日,他用生命的最后时光亲手绘制并加文字说明的《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完成最后一批图。他欣慰地说:“我终于交卷了。”

就在手术图谱完成的第二天,韦加宁的病情突然恶化,状况急转直下,最终于4月13日凌晨离开了人世,享年65岁。他的儿子韦锋说:“父亲走得很满足,他的图谱一完成,他觉得自己能走了。”

韦加宁说过:“我不仅把工作当作责任,更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只有珍惜生活的每一分钟,时时刻刻想着学点什么、做点什么,才会积累起人生的财富,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他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满腔热情地为患者排忧解难,书写着救死扶伤的故事,赢得了无数人的信任、爱戴和尊敬。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