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李东晓:中国高铁“一号司机”

李东晓:中国高铁“一号司机”

时间:2017-11-17   浏览次数:

李东晓,男,1970年出生,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专运车间党支部书记。获“火车头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CRH3型动车组第0001号驾驶证,属于李东晓。他的确让人佩服:驾驶的京津城际列车,进站、刹车、停稳,车头与停车标线分毫不差;创造了中国高铁的众多第一,如创造中国高铁第一个世界时速记录、参与编写中国第一本高铁操作教科书,等等。

 

让德国专家直竖大拇指

 

2008年3月,李东晓等10位北京铁路局北京机务段的司机,被派到中国北车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参加高铁驾驶技术培训。此时,他们与世界第一列时速350千米动车组——“和谐号”动车组尚未谋面,甚至不知道司机操作台有多少开关。但是倒计时已开始: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正式服务北京奥运会。此前的4个月,动车必须进行调试。他们的任务就是:培训10天,把“和谐号”动车组开回北京。

当德国专家听说他们计划学习10天就要把动车组开回去的时候,纷纷摇头。一位表情严肃的专家惊得差点把眼镜掉下来,他善意地提醒李东晓:“李,没有两三个月时间,你们是开不走的!”

“不出10天,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把这列车开到北京!”李东晓坚定地说。

“10天?对不起,你们肯定开不走!”德国专家嘟囔着耸耸肩,“若回去也可以,只能是拖回去。”

“我们肯定能开走!”李东晓急了,“咱们打个赌吧!”

“好,到时这个是你的!”德国专家指着胸前的德国铁路荣誉徽章说。

开始培训,才发现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和谐号”动车组是高科技的结晶,8万多个零部件,数不清的集成电路,670多页的翻译资料说明书,专业术语极其难懂,就像“天书”一般。

但是,这难不倒李东晓。正式当上火车司机之后,随着中国铁路多次提速,李东晓开过不同时速、不同类型的车:先是时速80千米、120千米的内燃车,接着是时速140千米的电力车,再又是时速200千米的京津线“CRH2型动车组”。其间,参加过1500多次各种岗位技能达标考试,每次都在人生记录上写下“优秀”两个大字。

这一次,李东晓与同事们一道,用3个通宵硬是将晦涩难懂的资料说明书一字一句地啃完,将有用的条文摘录下来,缩编成一本60多页的小册子,为后来大规模培养动车司机提供了一本中国化的实用教材。

培训第九天,李东晓登上“和谐号”动车组,他和其中一位同伴轮流驾车,一路平安开到北京。当天,坐在司机旁全程监控的德国专家,既惊讶又赞叹,向李东晓直竖大拇指,并摘下胸前的徽章,亲自别在李东晓胸前。

 

开出中国高铁历史新时速

 

动车组开回北京后,京津城际高铁开始进行紧张的测试。李东晓作为我国首批高铁司机,立即投入了紧张忙碌的联调联试工作。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迫在眉睫,这关系到祖国的荣誉。李东晓感觉到明显的压力。毕竟,作为世界第一条时速350千米的动车组,国内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虽然是技术顶呱呱的火车司机,要在短时间内摸清动车的“脾气秉性”,搞清高铁线路与其他线路的区别,却也是件极具挑战的事。

不过,这同样难不倒李东晓,他依然还是那个同事眼中“能干最难的活、能开最先进车”的人。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徒步在烈日炙烤下的京津120千米线路上往返好几遍,收集行车数据,记下每一个站区的道岔、信号机、风口位置等,有时一天就记住满一个小本子,一个多月时间里穿坏了3双鞋子。在摸清线路情况后,他又全身心地投入到联调联试中,白天车上试,晚上车下整理试验数据,常常是加班加点,最长的是连续56天都没有回过家。他往往是趁着休息空档赶紧给家里打个电话,有几次还是让爱人给他送鞋子。用同事的话说:李东晓是最下功夫的人。

2008年6月24日,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经过200多次的联调联试,李东晓被确定为在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上“冲一冲”历史新时速的人选。在这一天,他驾驶“和谐号”动车组冲出394.3千米的新时速,中国铁路新时速诞生了,车辆安全指标、舒适指标等也一切优秀!

为确保高铁安全平稳,爱动脑的把30分钟的京津城际高铁全程运行时间细分成1800秒,逐步形成了“1800秒高速列车操纵办法”,后被命名为“东晓高铁安全执乘作业法”。结合实际操作经验,他与同事整理编写了“350千米动车组列车司机操纵提示卡”“动车组列车司机呼唤应答标准”等一系列高速列车操纵方法,这些办法被推广到国内多条高铁线路。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北京机务段的高铁司机们苦练内功,迅速成长为高铁时代的业务能手。京津城际高铁也以平稳、安全的运营赢得了中外旅客的广泛赞誉。

这就是我们的高铁“一号司机”,以他不服输的劲头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我国的高铁事业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甘于奉献,勇于接受挑战,发挥了行业排头兵的作用。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