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陶其敏:中国乙肝疫苗之母

陶其敏:中国乙肝疫苗之母

时间:2017-09-18   浏览次数:





 

陶其敏,女,1931年出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陶其敏,著名肝病学家,她用满腔的热情与执着,走出了一条为人民造福的医学之路。她主持研制成功乙型肝炎疫苗,为我国医学填补了一项空白;她以身试药,攻克无数医学难题。她就如乙肝领域的一盏引路灯,激励着后来人不断攀登科学的更高峰。
 
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
 
1956年,陶其敏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人民医院,开始在生化领域进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和实验,她逐渐挑起了生化研究组的担子,一度以为会用一辈子的时间从事生化研究。没料到1972年单位把肝病研究组负责人的重担压到她的肩上,这副担子的确不轻。资金、设备等各种条件都不具备,陶其敏面前摆着一系列的困难。可是,当她想到人民的疾苦、祖国的需要,想到自己是党培养的医务工作者、自己是共产党员的时候,她就鼓起勇气向肝病开战了。
19754月,正当陶其敏为这一新的课题苦心思索的时候,时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的米勒教授从一本外文杂志上看到一则有关外国开始研制乙型肝炎疫苗的报道,他希望陶其敏和研究组全体同志能开展这项工作。但研制疫苗是一个新事物,与陶其敏长期从事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完全不同,而且当时制造乙型肝炎疫苗的相关文献难以找到,人民医院也不具备相关研究条件,可以说难度很大。对于能否完成难度这么大的任务,陶其敏感到没有把握。院党委领导对她说:“人民现在需要乙型肝炎疫苗,我们就要千方百计地把它制造出来,有什么困难你只管提,党委和你们一起想办法!”对于领导的鼓励、信任和支持,陶其敏心中感动不已,决定要做出点成就来,不辜负党和人民所托。
要研制乙肝疫苗,需要有重点地补充相关的知识。陶其敏每天5点钟即起,从紫竹院西边的家出发,6:30到达医院,吃过早点就埋头学习直到8点钟上班,从包括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在内的基础医学,到外文和遗传工程学,那段时间内,她的脑子里除了学习和研制工作,容不下其他,所有零星时间都被充分利用。一次乘公共汽车外出,她正在思考某个研究难点,司机一个急刹车,她背部向后撞在椅背突出的铁管上,四根肋骨被齐齐撞断,医院领导让她在家多休息一段时间,但她放不下研制工作,一个月后,就让爱人天天用自行车把她推到汽车站,她再乘车上班。
研制疫苗需要一套完善的工艺程序,陶其敏和研究组的同事们一起奋战,四处查阅文献,去有关单位登门求教。他们参照生物制品需要的设备模式,在研究组内隔出了一间6平方米的空间做无菌室,用盐水瓶、输液架配成了一套密闭式装置。由于肝炎病毒当时国内还不能培养,就直接应用乙型肝炎抗原带毒者的血清,选行分离提纯,经过严格条件的灭活,得到能使人产生抗体的血源疫苗。197571日,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终于在陶其敏手中诞生了。
 
以身试打第一支乙肝疫苗
 
疫苗需要检验才能应用于人群。检验疫苗是否有效的第一步是进行敏感性和安全性试验。通常先要进行动物试验。在所有的动物中,能够感染病毒的只有高级灵长类动物大猩猩。日本、美国是专门买来健康的大猩猩,安置在恒温恒湿的实验室里,在专人管理下进行试验的。医院当时买不起大猩猩,也提供不了符合条件的实验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经过安全检验的疫苗,只能被锁进冰箱。
陶其敏望着凝聚着研究组几个月心血、克服了重重困难研制出来的疫苗,暗自着急:“疫苗做不了安全试验就不能使用,岂不等于白费吗?用大猩猩做试验也不过是为了增加一项安全指标;试验后,不是还需要一个人来做第一例人体试验吗?这第一例试验的人,不应该是别人,而应该是自己。”她清楚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那就是可能染上不易治愈的乙型肝炎。她想:共产党员在战场上冲锋的时候,从来是不怕死的,如今党需要自己为人民的医学事业去承担风险,难道就犹豫不前,不敢迎难而上吗?她终于做出了一般人不敢想,更不敢做的决定:不能再等了!在自己身上试验!
为了不让领导、同事和家人担心,1975829日下午,陶其敏瞒着家人,避开科室同志,打开冰箱,取出一支疫苗,把疫苗抽进注射器里,径直径直向注射室走去。她对注射室值班护士说:“请帮我打一针吧!”值班护士仔细检查了安瓿(读音:布)上的字样后很犹豫,陶其敏解释说:“打吧,不会有问题的。”值班护士深受感动,按陶其敏的要求,将疫苗注射进了陶其敏的体内。就这样,中国的第一支乙肝疫苗在第一个研制它的人身上进行试验。
830日,陶其敏向医院领导汇报了注射疫苗前后的情况。领导很受震撼,同时也很担心她的身体,要她马上住院观察。陶其敏说:“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就一边工作一边观察吧!”此后两个多月,陶其敏每天都测量体温,一个星期就查一次血,监控着自己的血液变化。一个星期,没有发现抗原;一个月,仍然没有抗原;三个月过去了,抗体出现了!这意味着她已经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而没有染上乙肝。紧接着,医院许多领导、同事也踊跃地参加到试验者的行列中注射疫苗,这是对陶其敏和她的试验组极大的鼓舞。越来越多的结果表明,健康人群注射疫苗,大部分都会产生抗体。
陶其敏怀着一颗无私无畏的心,带领研究小组,克服了一道道难关,扫除了重重障碍,终于使我国跨进了肝病研究的世界先进行列!1985年陶其敏担任北京医学院肝病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86年卫生部正式批准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在人群里使用,之后她以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的身份带领一批批中青年学者继续站在防止乙肝的最前沿,为早日控制和最终消灭乙型肝炎而奋勇拼搏!
作为防止乙肝领域的开拓者,陶其敏用一生“陶醉于器皿,陶冶其敏锐”,无论是专注于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还是面对芸芸众生的大千世界。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