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周崧:潜心于蜜蜂王国的音乐才子

周崧:潜心于蜜蜂王国的音乐才子

时间:2017-09-18   浏览次数:






 

周崧,男,1926年出生,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养蜂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院。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是著名作家杨朔《荔枝蜜》中的一段话。其实,用这句献给蜜蜂的赞语来赞美周崧,再合适不过了。周崧,曾经是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的副队长,是个职业小提琴手,但是却自愿投身到深山荒野,在蜜蜂王国里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小提琴手的养蜂梦
 
1947年,周崧考入当时国内一流的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攻读小提琴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歌舞团和中央乐团演奏小提琴。
在业余时间,周崧却对蜜蜂有着浓厚的兴趣,研读了遗传学、昆虫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书籍。还利用国外巡回演出机会,特别留心国外养蜂研究事业的发展。1954年,他给中国科学院写信,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蜂王浆影响了幼虫的遗传性。”周崧的探索精神,引起一些生物学家的注意。他们鼓励周崧继续从事这方面的专业研究,因为养蜂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空白领域,国家急需养蜂专业人才。
一方面是国家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已经有所成就的事业,周崧义无反顾选择了前者。他在日记中写道:“蜜蜂饲养业搞好了,可以为国家创造亿万财富。我国养蜂业虽有悠久的历史,但养蜂研究还是一个空白领域。我应该去开拓这块领域。”在中央乐团的团务会上,周崧郑重提出申请:“音乐和养蜂相比,后者是国家更需要的事,我改行搞养蜂,可以为党的事业做更多的工作。”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中央乐团都震惊了。就在他做好准备等待转行时,文化部却下了要他去艺术局 的调令。周崧连打几次报告,希望组织上理解他要求改行的迫切心情,都没有下文。在乐团领导的提议下,他鼓足勇气给周恩来总理写信:“为了铺设前进的道路,我无所苛求,只要求把我放到农村去,在广阔的天地里为国家多做一些工作。”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文化部终于批准了周崧的请求。
 
养蜂能手的攀登路
 
195812月,周崧来到北京香山西侧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研究所。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周崧废寝忘食地学习遗传学、生物学、生理学等和养蜂研究有关的各学科知识。1962年,周崧被调到刚成立的北京林业研究所当副所长。此后4年时间,他领导所里的养蜂科研人员先后在京郊建立了4个蜜蜂杂交育种试验场。1965年,他们首次突破了我国蜜蜂人工授精技术的难关。
1975年,周崧重返怀柔县杏树台试验蜂场时,迎接他的只有寥寥无几的蜜蜂。周崧没有踌躇,没有叹息,暗暗下定决心,立志争分夺秒赶上国际养蜂科研的发展水平。实验室没有了,他腾出自己的宿舍,动手制作实验桌和天平台。当时缺少合适的微量注射针头,周崧就用加热的玻璃管拉成了仅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细的注射针头。为此他好几次被烧焦了头发,燎煳了眉毛。就这样,蜜蜂交尾盒、玻璃恒温器等科研工具和仪器,一件件从周崧的手中诞生了。周崧先后研究出了“无父蜂王”“蜜蜂纯度累积育种法”“微型蜂王养蜂法”等重要成果。后来,他还发现蜜蜂的遗传机制很特别,在良种化方面采用一般的常规技术,很难奏效。他探索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解析”与“组配”方法,这就是“蜜蜂工程育种”。这些成果为发展群众性的养蜂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94月,全国养蜂学会召开年会前夕,周崧一连看了30多篇论文。一天他借到一本关于蜜蜂人工授精的专著,觉得很有参考价值,便伏在100瓦的灯泡下,用英文打字机整整打了两天三夜。就在最后一个晚上,周崧打着打着,突然眼前金星乱闪,视力急剧减弱,一切变得模糊不清。医生诊断:由于劳累过度,致使眼底渗出物增多,玻璃体混浊,右眼视力降到0.1以下,并有继续衰退的趋势。
周崧的左眼早在襁褓中就被天花夺去了光明,仅存的右眼是多么的宝贵啊。可他,出了医院大门,就急忙赶回了蜂场,他总说:“时间耽误得太多了,不能再耽搁了。我会尽力保护好我的眼睛,但也不能放慢前进的脚步!”
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周崧历尽艰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科学高峰攀登着。他说:“有人说我是以苦为乐,实际上我不感到这有什么苦。我觉得最苦的事莫过于要我离开自己的岗位,中断按预定计划进行的工作,有时哪怕是中断几天,我难以忍受。”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