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胡耀林:青年突击队队长

胡耀林:青年突击队队长

时间:2017-09-18   浏览次数:






 

胡耀林(1922——1986),男,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队长。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54年,胡耀林等18名青年在北京苏联展览馆(现北京展览馆)工地举起了第一面“青年突击队”大旗。青年突击队在北京建工、市政以及其他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很快推向全国。60多年过去了,“青年突击队”大旗依然是建设工地上最抢眼的旗帜。
 
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队长
 
19531015日,北京展览馆工程破土动工,这是苏联援助的重点工程。因为工期只有一年,建筑工艺水平要求高、任务重,工区党委发出号召“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力度”,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设,工区团委向党委建议成立青年突击队。1954113日,经过层层选拔,市第一建筑公司木工胡耀林与其他17名青年团员组成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31岁的胡耀林是全队“老大哥”、唯一的中共党员,业务技术好,踏实肯干,点子多,被队员们推选为队长。
青年突击队要打的第一个硬仗就是支工业馆拱顶模板。这个工程跨度32米,搞22米,包括12个拱顶大梁,工地给穹顶定的是481工日,这样的工程量和复杂程度在北京建筑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加上冬季施工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木工组的组织构成也无法独立完成这么庞杂的工程。为集中精力攻克技术难关,胡耀林一天24小时待在工地上,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公休日也不回家,跟队员在一起工作,劳动强度很大。他带领全队突击薄弱环节,细心研究施工图纸和国内类似建筑的施工方法,主动争取技术人员和其他工人的帮助和密切配合,改进施工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提前4天完成了任务,为下一工序提前开工创造了条件。
1954319日,《北京日报》以“苏联展览馆工区出现一支木工青年突击队”为题,报道了胡耀林青年突击队的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9544月,团中央书记接见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夸奖他们“带了个好头”。12月,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市关于青年突击队工作的报告,肯定了青年突击队的首创精神。青年突击队就像一股春风,迅速推向全国。全国各条战线迅速掀起了成立青年突击队的热潮。
 
为人民大会堂做穹顶样板
 
1958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兴建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是其中规模最大、最复杂、要求最高的建筑。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规模的巨型建筑,困难可想而知。胡耀林青年突击队因为出色的业务技术和拼命干劲,参与了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支穹顶模板的艰巨任务。
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36米×40米的穹顶要确定每块材料的位置,就必须现场制作样板,样板的作用就是模拟最终效果。当时天安门广场上堆满了全国各省市支援的建筑材料,几万名建筑工人和义务劳动队员们把目光投向了天安门后面的午门。午门是故宫的正门,门外有一片面积开阔的广场。“那里宽敞,适合干这个。”队员们兴奋地说。“对,我们就去午门,在那里做一个1:1的样板。”胡耀林坚定地说。他积极向工地领导申请,很快得到批准。胡耀林和队员们一起按照设计要求,比照礼堂穹顶实际尺寸,连续奋战,经过多次尝试和反复试验,终于设计出和穹顶一样大小的样板造型,队员们看到自己的好点子成真,激动得欢呼不已,情不自禁地把他们的队长胡耀林举了起来。
刚解决样板问题,穹顶标高问题又难住了他们。如此大面积的穹顶,如果是宝塔形则每个点的位置都很好计算,而圆弧形穹顶的标高多,在半空中找点的难度极大。胡耀林和队员们绞尽脑汁,最后选择利用穹顶磴口的位置来逐个确定标高。先将灯预留的孔洞位置通过竹竿探到地面,找个灯的位置不难,再通过灯的位置来反推穹顶各点的标高,弧形穹顶标高难找的问题迎刃而解。
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又参加了北京市委大楼、广播大厦、团中央办公楼、工人体育馆等重要工程的施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首都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几十年间,胡耀林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党员,在突击队这个集体中,他把自己当成普通一兵,干活冲在最前面,生活艰苦朴素。直到退休,他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没有离开过基层。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