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黎杏华:最美山村女教师

黎杏华:最美山村女教师

时间:2017-06-19   浏览次数:

 

黎杏华(1928——2007),女,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怀柔县(今怀柔区苗营小学教师。获北京市文教卫生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全国社会主义建设渐进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952年,24岁的湘妹子黎杏华初级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怀柔县北部最偏远的苗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她的到来,给这里贫穷落后的山村带来了新的希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辛勤耕耘,助人为乐,她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山区人民的教育事业。

 

“侉子老师”苦练发音

 

苗营小学距怀柔县城100多千米,山高路远,经济落后。初来乍到,黎杏华对当地百姓的口音很难听个明白。更让她感到窘迫的是,当她走进教室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下面的学生就乱了套,有的说,有的笑。原来,孩子们听不懂他的湖南话,背后都管她叫“侉子老师”。讲不出普通话,就迈不出教学上的第一步,又何谈为山区教育事业做贡献?

为联系普通话,她省吃俭用,买来一台小收音机。每天早晨,她坚持听半个小时的广播,边听边记,边听边模仿。除了听广播,她还学着播音员的发音读半个小时的报纸。练好拼音是说好普通话的基础,经过训练,她大多拼音都能按标准发音读出来。但有两个拗口的发音“h”和“n”,对她来说却很艰难,总是读成“f”和“l”。比如要说自己来自“湖南”,她却一时难以纠正过来,总是说成“服兰”,常常引来哄堂大笑。为练好发音,她嘴里含上杏核反复练习,即使嘴里磨出泡来,仍然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刻苦练习,她在较短时间内就练出一口基本标准的普通话。她的坚韧与刻苦,也熏陶和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跋山涉水,不误教学

 

学校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只有几套简易的木桌凳,教室门窗破旧,四面透风。同时,由于学校老师少,她必须担起4个年级的复式教学任务,同一堂课上,要同时给4个年级的学生上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课程,教学任务十分繁重。

更令人揪心的是,夏天多暴雨,山区时常发生泥石流,一不小心就有被山洪冲走的危险。有一次,她到喇叭沟门中心校区开会,正赶上下大雨,河水上涨,水势湍急,山路崎岖难行。开完会后,大多数老师因为天气恶劣就在中心校暂时住下来了。但是,黎杏华没有留下,她心里放不下学生和第二天的课。校领导不放心,专门派了两位男教师护送她。踏着泥泞的山路,他们艰难前行。雨水浸透了她全身的衣服,山风一吹,冷得瑟瑟发抖。随时可能暴发的山洪,极有可能冲垮山路,将他们一起卷走。黎杏华,这个外表看似柔弱的南方细妹子,在暴风雨里咬紧牙关向她的学校走去。趟水过河时,由于水流急,她每迈向一个石板都会经历一次晃动,真正是心惊胆战。快到对岸时,一阵风吹来,她终于支撑不住,脚下一滑,掉到了河里,险些被凶猛的洪水卷走。幸亏及时抱住了一块大石。才在另外两位男教师帮助下,死里逃生,爬上了岸。她每次想起这次经历,仍然心有余悸。但是,她从没有后悔过。

正因为切身体会到了山洪的可怕,每次下大雨,她最担心的是不得不独自回家的学生。为了学生的安全,她坚持亲自撑伞把学生送回家。只有当学生们一个个都平安回家后,她才在泥泞中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自己的家。她说:“只有学生们安全到家,我这一夜才能睡得踏实。”

 

勤工俭学,立德树人

 

山区农民生活贫困,有不少孩子到入学年龄也不能上学,即使勉强上学的,也往往因没钱交学费、买书本而面临辍学。黎杏华把自己的笔送给学生,自己掏钱买本给学生用,还经常给他们送鞋子、衣服、食品、药品等。但这些帮助只能解燃眉之急,毕竟她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黎杏华开动脑筋,带领学生搞起勤工俭学来。

1958年夏天,对黎杏华和她的学生们来说,是个丰收的时节。他们利用休息日和课余时间集中起来采摘山杏,收获山杏核400余公斤。另外,他们从春季就开始上山刨药材、开荒种地、养猪积肥,在试验田里种玉米、谷子,栽茄子、菜椒等,收获也不小。将这些东西卖出后,全部钱款不仅可以免去当年所有学生的学杂费,还能给每个学生买一双球鞋。到了冬季,她就带领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上山打柴火,既省去学生们的冬季取暖费,还能用打来的柴火烧水做饭。

尽管勤工俭学过程中尝尽了酸甜苦辣,但她看着在贫困中的孩子们有了更大的求学希望,不断提升了自立自强、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心里还是充满喜悦。通过勤工俭学这一微薄收入的补给,黎杏华带着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无悔的春秋。

黎杏华知难而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扎根到苗营小学,一干就是34年。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