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张秉贵:“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张秉贵:“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时间:2017-06-19   浏览次数:

 

张秉贵(1918——1987),男,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北京百货大楼售货员。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特级售货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作为展示首都北京风采的窗口,王府井北京市百货大楼门前至今仍伫立着一尊雕像,记载着一个时代的“一团火”精神。这尊雕像的主人公就是被人们称为“燕京第九景”的售货员张秉贵。

 

神奇的“一抓准”

 

20世纪50年代一个平常的工作日,北京市百货大楼门前依旧排着长长的队伍。柜台里边的张秉贵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只见他面带微笑,一手抓着顾客要买的糖果,一手扶好秤盘,嘴里还招呼着后面的一位老大娘:“您老需要点什么?”听着大娘说出要买的糖果,他已经将糖果包好递到前一位顾客手里,并准确报出了要付的钱数。大娘的糖果抓起来了,他又向下一位顾客继续询问着。就这样,队伍迅速移动,他脸上的微笑却始终充满真诚和关切。

北京市百货大楼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资相对匮乏,顾客通常要排长队。每每看着因赶着上班或有急事而焦灼等待的顾客,张秉贵便下决心苦练售货技术。经过熟悉不同糖果的分量、质量,反复琢磨和练习,掌握巧妙的速算方法,他练就了令人称奇的手中“一抓准”、嘴巴“一口清”技艺,明显提高了售货速度。所谓“一抓准”,就是指张秉贵一把就能抓准分量,顾客要半斤,他一手便能抓出5两。而“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遇到顾客分斤分两买几种甚至一二十种糖果,他也能一边称一边用心算计算,经常是顾客要买多少的话音刚落,他就同时报出了应付的钱数。

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张秉贵则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将服务业的简单操作升华为商业艺术,赢得了“燕京九景”的赞誉。

 

温暖的“一团火”

 

1936年,17岁的张秉贵在西总布胡同西口外的“德昌厚”私营店里当伙计,先是做“本屋徒弟”侍候掌柜的,后来卖煤油、汽油,卖糖炒栗子,卖冷饮。旧社会漫长的20年柜台生涯,挨打、挨饿,他受尽了屈辱和剥削。1955年,他成为北京市百货大楼的一员。当家作主的喜悦夹杂着辛酸经历的回忆,他暗下决心,要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化作对顾客的服务和关爱。张秉贵曾在一篇署名文章中写道:“入党以后,1959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特别是系统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逐步懂得了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要完全、彻底,心中就像升起了‘一团火’……”从此,“一团火”成了张秉贵服务精神的高度概括。

是“火”就要燃烧。张秉贵火一样的心是为顾客燃烧的。他不仅练就过硬的售货技艺,还从仪表着装上做起,要求自己做到每周理发,每天刮胡子、换衬衣、擦皮鞋。他说:“站柜台就得有个干净利索的精神劲儿,顾客见了才会高兴地买我们的东西。特别是我们卖食品的,如果不干净,顾客就先倒了胃口,谁还会再买我们的东西啊!”

随着张秉贵名声鹊起,来买他的东西的顾客越来越多,大家都以能从他手中买到糖果为荣。为了看他的表演,热情的顾客曾经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曾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经常来欣赏他售货。这位老人说:“我是个病人,每天来看看您站柜台的精神劲儿,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劲儿,我的病仿佛也好了许多。”

张秉贵说:“一个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澳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外国人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文明。我们真是工作平凡,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在30多年的柜台生涯中,他总计接待近 400万人次顾客,但没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用胸中的“一团火”温暖了千千万万顾客的心。

1987918日,张秉贵因病去世。198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商业部和北京市委在他工作过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前放置他的雕像。陈云同志亲笔为其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作家冰心说:“他用这团火,温暖着别人,照亮了别人。”北京市百货大楼的同事们则说:“他在三尺柜台树起了一座丰碑,丰碑上写着全心全意,一丝不苟八个大字。”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