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葛震:魂牵梦萦回昌延

葛震:魂牵梦萦回昌延

时间:2017-05-05   浏览次数:


 

葛震(1918——1975),男,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昌(平)延(庆)联合县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 
 
“昌延……群众……昌延……”197521日,葛震弥留之际还用微弱的声音重复念叨着昌延地区的群众。昌延是他30年前战斗过的地方,那里的百姓永远都是他至亲至爱的人。
 
抗战一线的大老葛
 
1941年中秋节的晚上,延安的一座山坡上,几个年轻人望月畅谈抗战形势。中央党校教育科副科长葛震思绪万千:如今明月在,何日国土还?只有彻底赶走日寇,中华同胞才能共赏明月,同建家园。前几日,党组织批准了他上前线的请求。经过1年的艰难跋涉,葛震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被分配到昌延联合县任县委宣传部部长,后任昌延联合县书记。
1941年,抗战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当时的平北,有些地方属于敌占区,有的是游击区,有的则是“人圈”区,抗战形势和斗争异常残酷。山里的房屋全部被烧毁,连一间完整的草棚都没有,抗日部队只能露宿山野。抗日部队无论走到哪里,与日伪军的据点都不会超过10千米。群众被关在“人圈”里,日伪军制造了许多“无人区”。叛徒、汉奸带着日伪军破坏抗日组织,杀害群众的事情时有发生。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从敌占区到游击区,甚至到敌人制造的“人圈”,葛震走遍了昌延县的每一个角落,发动群众,坚持抗日斗争。
葛震非常关心百姓生活,亲自到村里做群众工作,了解群众疾苦。不但自己身体力行,还经常教育区干部要关心群众生活。日伪军“扫荡”时一起与群众坚壁清野、埋地雷、捉汉奸、打击日伪军;房子被烧了,就同群众一起搭窝棚,住山洞;庄稼熟了,就同群众一起抢收粮食,处处都能看见他带着区干部和群众一起活动的身影。
葛震在斗争中养成了很强的群众观念,处处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中,从不特殊。他和老百姓关系极密切,老百姓从来不叫他书记,而是亲昵地称他为“老葛”“大老葛”,而葛震当时还只是一个25岁的小伙子。老百姓要是几天不见葛震,就会念叨:“大老葛怎么还不来?”
 
县委班子的好班长
 
“不论什么工作都应该有党的领导,在敌后作战跟上级联系不容易,一定要有一个团结的县委,把党、政、军、民统一起来。才能夺得胜利。”葛震一直这么说,也一直是这么做的。
当时的县委班子正处于一元化领导时期,党政军民一体,有军队干部、地方干部、大学生,也有农民,还有长征的老红军,意见不一致是常有的事。葛震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对同志坦诚相见,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一次,在讨论怎么斗争的问题时,班子成员争执起来,互不相让,个个面红耳赤,甚至还拍起了桌子。可是讨论结束后,葛震又和声细语地和大家真诚交流、畅谈,带领大家齐心协力执行县委决议。正是有了团结一致的昌延县委,对贯彻上级党委指示,对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对争取抗战胜利,都起了关键作用。
葛震与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干部关系融洽,配合得力,尽力帮助第10团克服困难。他还经常教育干部们要爱护帮助第10团,同第10团相互配合,并肩作战,区干部们主动教育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各级各层与第10团搞好团结。因此,当时的第10团,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干部和群众的热情接待。许多群众主动腾出房子让部队睡觉,把坚壁清野藏在山洞里的锅、柴、米、面背回来,让部队吃用,自觉照顾伤病员,主动给部队送情报。1990年原第10团团长王亢回忆起当年昌延县的情景时,仍激动地说:“那时军民是鱼水关系,没有昌延人民的支持,不用说打仗,部队连脚都难以站住。昌延人民为革命做出过很大贡献,是了不起的。”
葛震还非常爱护同志。一次,已到严寒季节,一位同志穿着草鞋,袜子破了几个洞,脚趾头都露了出来。葛震看到后立刻把自己仅有的一双袜子脱下来给他穿上。“干部是我们的财富,爱护、体贴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党的政策、决策和指示才能变成现实,才能克敌制胜。”正因为这样,葛震与广大干部建立了血肉般的情谊。
葛震心系群众情系党。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处处都为百姓着想,尽己所能帮助困难同志。几条旧被褥、几身旧衣服和一捆墨笔,这就是他逝世时留下的全部遗产。那时,他的工资算是高的,但他没有一分存款,而是尽可能地用自己的钱帮助困难的同志,帮助了多少人,他自己也说不清楚。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