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王文 王凤岐:隐蔽战线上的革命伉俪

王文 王凤岐:隐蔽战线上的革命伉俪

时间:2016-12-07   浏览次数:


 

王文(1917——1992),男,原名吴启满,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天津市公安局副局长等。
王凤岐(1916——2016),女,原名刘桂芬,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天津市公安局边防检查股股长、侦查股股长等。  
一部《潜伏》引起了人们对中共隐蔽战线斗争的极大兴趣,剧中余则成和翠平假扮夫妻,深入虎穴,与敌人斗智斗勇,为党传递了大量情报。他们的原型之一就是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在北平秘密潜伏的王文、王凤岐夫妇。
 
假家庭,真夫妻
 
1942年的一天上午,时任华北社会部副部长的钟子云,找到在此培训的王文谈话:“组织上决定派你和王凤岐同志一起到北平建立秘密电台。为了合理掩护,有你们俩和一位陈老太太组成一个革命家庭。如果你们双方同意,组织上可以批准你们结婚。假若不同意,为了革命工作也要装成名义夫妻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组织上也和来参加培训的游击队队长王凤岐进行了同样内容的谈话。她的任务是以家庭主妇的身份,掩护王文收发电报,与交通员接头传递情报。
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突然结婚?能不能处得来啊?两个人心里都在打鼓。但是,与革命工作有关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与个人相关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不能因为这个影响革命工作,王文和王凤岐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结为夫妻。几天后,一盒香烟、一盘花生和一盘红枣招待了客人,一场简单的婚礼就秘密地举行了,参加婚礼的只有社会部副部长钟子云和两个科长。
一天,       北平鼓楼南大街烟袋斜街小石碑胡同11号小院搬进来一位陈老太太,长得富态,穿得也体面。门吱的一声,一位身穿长袍、长得很精神的小伙子一进门就高声地喊道:“妈,我回来了!”这一嗓子,街坊四邻都听见了。王文按照组织安排,来到了北平。过了几天,儿媳妇也来了。在黄浩地下工作组成员“七哥”叶邵青的帮助下,王文一家三口到警察所把河北涿州的“居民证”换成了北平的,并且上了户口。王文每天在书店上班,陈老太太和王凤岐婆媳俩操持家务。不久,他们迁到德胜门内大街新开路石桥胡同7号。这是个独门独院,房东是个日本翻译官,更便于隐蔽。3个月后,他们在北平站稳了脚跟,经过组织允许,可以开展工作了。
 
守纪律,巧隐蔽
 
叶邵青把王文在妙峰山游击区使用过的5千瓦电池发报机,托法国朋友贝熙叶大夫秘密运进北平。不承想,北平城里交流电线多、干扰大,天线又不能架得太高,电台输出功率太小,和平西情报站的电台一直通联不上。经平西情报站领导同意,王文决定自己组装一部发报机。
日伪统治下的北平,无线电行业都有特务监视,稍有不慎就有掉脑袋的危险。经过周密计划,王文决定化整为零、分头购买,今天东城买一件,明天西城买一件,后天又上南城买一件。经过两个月的采购,终于购齐所需材料。计算、设计、画图,经过精密地工作,一台有36L6真空管、输出功率30瓦的发报机,终于组装成功。
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不可能明目张胆架天线。于是,王文就弄了个粗铁丝,白天晾衣服,晚上搭上电台的线,就成了天线。为增加天线长度、高度,王文将30多米长的天线拉出,拴在两根竹竿上,放在南房上。为避开日伪侦测台监听时段,就在凌晨2点到5点,抓住空隙,与社会部电台联通。
夜深人静,为了不发出声响,引起邻居怀疑,王凤岐想了很多办法。为防止天线竹竿碰撞出声,她就在竹竿上套上半米长的絮有棉花的袋子;为避免开门发出声响,她就往门的合页柱眼里滴油;为避免走路发出声响,就专门穿软底鞋。就这样,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红色电波飞越古城传到平西。
194387日,王文夫妇突然接到上级命令,由于与他们联系的一个电台被敌人破获,报务员被捕,他们必须停止工作。王文奉命立即返回根据地,王凤岐则继续留在北平坚持工作。
1944年之后,王文又多次潜入北平从事秘密地下电台工作,为党组织提供了很多重要情报。194710月,根据王文提供的情报,解放军在清风店全歼国民党新三军军部、第七师全部和军直特务营8000多人,活捉军长罗历戎和副军长杨光钰。为此,王文收到了晋察冀军区的嘉奖电。聂荣臻司令员称赞道:“我们的情报组织抵得上10万兵马!”
1949130日,王文接到组织命令,随同社会部部长许建国赴天津接管天津警察局。不久,在组织的安排下,王凤岐也来到了天津。这对长期分离的革命伉俪,终于团聚在胜利的旗帜下。
在党的隐蔽战线上,还有很多像王文、王凤岐一样的英雄们,他们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守秘密及隐蔽战线纪律,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是党的历史上一群神秘的人,一群伟大的人,一群最可爱的人。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