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毛二可:不忘初心“种”雷达

毛二可:不忘初心“种”雷达

时间:2016-09-23   浏览次数:


 

毛二可,男,1934年出生,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原顾问。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为了党的事业我愿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是毛二可1953年第一次递交入党申请书时立下的誓言,1984年他再次把这句话写在了入党志愿书上。从19岁到50岁,他用整整31年的时间终于如愿入党,将爱国、爱科学的情怀倾注在国防建设的工作中。一粒种子,只要开始萌芽,就会破土而出,充满生命力——毛二可就是这样一粒种子。
 
爱国强国的“种子”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国防建设步履艰难。毛二可所在的华北大学工学院,是一所从延安走来的学校,许多师生的进步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从此,爱国的种子就在他的心田播下了,他立志为强国而奋斗。大三时,毛二可曾参与苏联专家指导下的雷达专业建设。但是因受极左思潮影响,毛二可被划入“另册”,使得他无法接触与军工有关的设施和项目。但是他信念坚定,始终没有放弃雷达技术研究。在种种困难和外界的压力下,他和另外3位同学一道完成了电视实验发射中心的研究设计,还在校园里建成了第一个试验用电视发射台。留校工作后,为了促进雷达专业建设,国家调拨给雷达专业许多旧雷达,毛二可和一起留校工作的同学就承担起了组装雷达的任务。由于两人经常干到深夜,而宿舍在城里,来回很花时间,他们干脆就睡在雷达车里。
三年困难时期,苏联专家撤走了,我国的国防建设又急需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在原国防科工委的建议下,北京工业学院决定筹建雷达实验室,这个重担落在了毛二可及其同事们的身上。当时的经济条件极其困难,没有仪器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修理组装破损的设备;没有实验台,他们就把床板支起来用。后来,他们申请了30立方米木材,自己画图,请人去做了30套实验台,至今还在使用。就这样东拼西凑,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毛二可和同事们建立起了雷达实验室。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由于国民经济停滞、文化动荡和受外界封锁等原因,正常的科研教学受到很大冲击,一些感到无事可做纷纷离开了科研岗位。那段时间,毛二可没有放弃,一直坚信风雨过后必定阳光灿烂。他与同事们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潜心研究雷达动目标显示技术。当时,为了加强我国防空预警系统的测试能力,我国正在设计安装一种远距离作用的大型相控阵雷达,急需研制高频相位计用于雷达测试。由于国外对新技术严密封锁,在没有资料、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仅根据一些零星信息,他们反复设计、调试、改进,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斗,高频相位计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
 
致力雷达的“种子”
 
1984年,毛二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继续身体力行,把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融入到雷达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当科学的春天到来之时,平时温文尔雅的他,搞起科研来却充满干劲和闯劲,在工作中总是一路小跑,上楼梯时三步并作两步,办公室常常彻夜通明。为了研制一种新体制测量雷达系统,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他自己驾车往返于北疆实验基地,60岁了依然和年轻科研人员一起,白天登上实验船在颠簸中做实验,晚上就住在简陋的招待所里。为了做动目标的实验,他甚至骑上自行车飞速奔跑当动靶。
雷达研究融入了毛二可的生命中,在他看来,雷达技术是朝阳产业,领域宽广,需要培养更多的年轻人来承担重任。1990年前后,他常说:“我现在50多岁,工作时间不多了,我们要多培养年轻人,把他们带上路,这样雷达研究才能后继有人。”
毛二可为国防科技战线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攻克了雷达相关技术的多个难题,带头建立了雷达创新团队。他带领的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先后获国家发明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取发明专利200余项,为国家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1000多名,为祖国雷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毛二可为雷达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仅无私传授知识,尽可能改善待遇挽留人,更重要的是以责任和重担培养人。他把课题交给年轻人,研究成果排名时自己总是往后排或干脆不署名。经济利益分配上,考虑到年轻人收入低,总是优先照顾他们。为了给年轻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他甘愿做人梯,主动从行政岗位退下来,让青年人挑担子。在毛二可的带动和感召下,雷达研究所培养和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毛二可的头脑里,探索的智慧不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信念支撑着他不懈探索。他常说:“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只有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才是有意义的,才没有虚度年华。”当他的一项项科研出了成果,人们才意识到,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对党的承诺。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