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建工作» 向榜样学习» 张光斗:水利泰斗的坚守

张光斗:水利泰斗的坚守

时间:2016-09-08   浏览次数:

 

张光斗(1912——2013),男,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学家,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等荣誉称号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等奖项。
 
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还是攀行于崇山峻岭,无论是埋头搞设计还是参加国家重大咨询会议,张光斗都以对党和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以兢兢业业、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为我们树立起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理想信念的典范。
 
我有责任建设祖国
 
张光斗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鹿苑镇的贫寒家庭,193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土工程学院毕业后,考取了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
出国前,他到国内各水利机构和工地实习,看到各地洪涝灾害频繁,水利事业不兴,人民生活困苦,心中立志要学成回国改变旧中国这种面貌。1936年,他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系硕士学位;1937年,又获得哈弗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并得到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张光斗坐不住了,他说:“如果我国战败,我们在美学习毫无用处,现在应是报国的时候了!”他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辞谢了导师的挽留,回国工作。尽管深感惋惜,但导师对张光斗的爱国之举表示理解和敬重,并说:“哈弗大学工学院的门永远向你敞开!”
回到祖国后,张光斗成为一名水电工程师,在四川先后负责设计了桃花溪,下清渊硐、仙女硐等中国第一批小型水电站,为抗战大后方的兵工厂雪中送炭。为躲避日机轰炸,他的第一个女儿在离工地几十里远的防空洞里,由于难产,小生命还没来得及睁开眼睛就离开了人世。
1945年,张光斗被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任命为全国水利发电工程总处副总工程师。1947年,美国联邦能源委员会来华工作的柯登总工程师即将回国,他劝张光斗举家迁往美国,并答应代办一切相关事宜。张光斗表示:“我是中国人,是中国人民养育和培养了我,我不能离开我的祖国,我有责任为祖国建设、为人民效力。”1948年,国民党政府节节败退,资源委员会要求张光斗把所有重要的技术档案和资料图纸装箱转运台湾。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安排和协助下,张光斗把资料装了满满20箱,秘密转移保存下来,为新中国水电工程建设留下了宝贵的技术资料。
 
为了首都的一盆清水
 
新中国成立后,张光斗到清华大学任教,他积极学习苏联经验,进行水力学和水工结构的科研工作,参加创建河川水工建筑物及水电站专业,编写了国内第一本《水工结构》教材。同时,他兼任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官厅水库工程局的技术顾问,参加了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等流域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1958年,张光斗负责设计了我国华北地区库容量最大的密云水库。整个枢纽工程包括2座主坝、5座副坝、3座开敞式溢洪道等共19座建筑物,总库容44亿立方米,为潮白河下游防洪、灌溉和缓解首都北京供水紧张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在设计中大胆创新,采用了大面积深覆盖层混凝土防渗墙、高土坝薄粘性土斜墙、土坝坝下廊道导流等革新技术,这些技术措施在当时的国内均属首创。一年拦洪,两年建成,这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周恩来总理曾高兴地赞誉密云水库是“放在首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清水”。
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密云水库,白河主坝上游砂砾石保护层发生滑坡。抗震加固指挥部领导急召张光斗赶回北京。到了工地,军宣队负责人对他宣布,这次抗震加固工程设计他要负责,但不能在图纸上签字。这无疑是剥夺了一个工程师的尊严。但他只是每天奔波在工地,爬上爬下检查施工质量,对设计图纸一张一张地仔细审查,提出意见后交给“负责人”签字。在张光斗和全体施工人员的连续奋战下。大坝终于转危为安。“这个大坝关系着首都的安稳,关系着千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就算不让我签字,我也要竭尽全力,要对党负责,对老百姓负责。”张光斗后来回忆说。
 
饱含热泪的“意见书”
 
1980年夏季,张光斗唯一的儿子在北京不幸病逝,年仅37岁。当时他正在葛洲坝工地审查设计方案,主持审查会议的水利部副部长陈赓仪怕突如其来的噩耗对他打击太大,不得不对他谎称是学校要他立即回京参加重要会议。到家后,他才得知儿子已经过世。听此噩耗,他半晌说不出话来,悔意和悲伤袭上心头。自从儿子出生以来,他四处奔波忙于工作,陪伴儿子的时间少得可怜,平时父子俩见面的机会很少,没想到现在连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也没有了。他一言不发,两眼直瞪瞪地呆坐在那里,可以想象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一位年近70岁的老人来说是何等的残酷。他把自己关进房里,两天没有出来。在这两天里,他强忍悲痛,按时完成了上万字的《葛洲坝工程设计审查意见书》。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刘达见此意见书后深为感动,当即写信给副总理余秋里和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电力工业部部长刘澜波,向他们推荐这份意见书,并盛赞张光斗这种对事业负责的精神。
有人这样形容张光斗:走过的桥比常人走过的路还多。事实就是如此,他的一生,除了在校园中培育人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座座崇山峻岭、一条条激流险滩中度过的。有感于张光斗对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卓越贡献,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宋健称赞他为“当代李冰”。

 

校园风采

  

Copyright©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处 版权所有   京公备案号3562328372839283号